2008年4月22日 星期二

M40 喇叭端子 輕度改裝

M40 後面的喇叭端子是高,中,低,三對端子,有興趣的話可以玩 tri-wire, 以現階段來說不太可能,也不太有興趣,Harbeth 原廠的跳片早已被人詬病,早早就換成了Silvercom的銀線當成跳線,聲音也比原廠跳片進步不少,然而心中一直想要把Silvercom銀線加到兩股以增強中低頻之量感,單股可以穿入喇叭端子中的孔洞,可是兩股要穿入似乎有些困難,而且我的喇叭線是Y插,其實跳線穿過端子中間的孔再鎖入喇叭線其實Y插接觸面積並不是那麼全面,也曾經想過用兩股兩股加香蕉插的方式來當跳線,可是Tri-wire跳線設計並不像跟Bi-wire那麼簡單,

左思右想了好幾年,想說是不是可以從打開背板,從喇叭端子後面來做處理會比較單純,這樣子一來,前面沒有了跳線,喇叭線Y插可以所的更緊,接觸面更多了,前幾天終於打開M40背版看看,差點暈倒,並不是非常Hi-End的感覺,看了看背後的結構,馬上打消了接跳線的想法,想說少一個接點少一隻鬼,全部把高中低喇叭線頭全部鎖在一起,這樣應該是減少接點的最佳作法,二來將來有需要時也可隨時復原,三來也可節省跳線的花費了 !

接上去試聽後發現聲音並不會比以前接SilverCom跳線差,而且各頻段的能量有增強一些,是稍微直接的聲音,這樣的結果我還蠻滿意的,對於使用M40,M30而且只能Single-wire的人,可以玩玩看,而且不滿意的話馬上還可以恢復原狀歐 !!

2008年3月20日 星期四

MURANO P500 Plus

因小兒出生,逐漸把重心移回台中,音響系統也全部移回台中,原本後級使用 Marantz 8B ,想說真空管可能會對小朋友有危險,適時 DZ 推出 MURANO 系列,想說 Jeff Rowland 也是使用相同模組,所以便購入台中使用。

幾個月聽下來覺得,規模感似乎有一股氣悶在胸中,音場、動態都縮小了一號,感覺不出是有500W的輸出功率,P-500Plus細節表現很細緻的交代,像是該有的都有但卻不豐富;呈現出的是比較平面單薄的音像;低頻不多,極低頻表現還有加強的空間; 於極高與極低頻段兩端似乎削掉了一些。

之前忙於懷孕,小兒出生,坐月子,一陣子混亂之後,開始注意到網路上大家開始在討論各種改機的方法,後來決定送去 Diysong 李先生那裏去改,李先生改機的項目為下:

變壓器沒有Byepass,而是跟模組連接改為平衡連接.
MURANO
的線材使用電腦上常見的渡錫線,這對聲音很不利
上一組MURANO 1000 就是改電源線線徑1.2mm2.2mm,
輸出線,渡銀19芯線徑2.0,加銅線19芯線徑2.0,兩種線混合輸出.
訊號線由12芯線鏡徑1.0純銀線輸入.,
在電源+-12V,120V(80V)加上3組電容的版子補償頻率. 和解析能力.
ll7902
改全平衡連接模組.
改放大倍率為原來的1.5.

所用的電容:RELCAP 2MF250V X 4, RELCAP 3MU250V X2,
RELCAP 0.1MF600V X4, RELCAP 0.2MF450V X2,
RELCAP 0.01MF600V X2, WIMA(
黑色) 0.01MF400V X6,
WIMA(
黑色) 0.033MF250V X2,
WIMA 2200PF600V X6, PH 470PF400V X4,1000PF250V X2,
3000PF250V X2.

改完機接上去一聽,哇................ ,聲音已經不是昔日可比擬,更寬大,更深邃的音場,更好的定位
音質中性平衡,無渲染。十分的溫潤中性十分全面均衡,更佳的低頻延伸,更寬廣的音場及速度感,以及更通透的解析力,還有音樂的活生感及鬆軟適中的中高頻。各頻段十分均衡且微動態特佳, 極高頻的光輝感出現了,高頻延伸非常悅耳動聽, 各種細節如鋼琴在空間中的泛音及演奏家的呼吸聲聽起來就是如此地真實. 人聲聲音的氣韻轉折都可以清楚聽到。

聲音栩栩如生. 鋼琴泛音, 錄音堂音自然甜美. 那是一種你一聽到就會發自內心感動的聲音,常常你轉身在做別的事情時,會突然豎起耳朵讚嘆說真是美...........


當然以上只是一些形容詞,很多東西要比較過後才有高下,但是至少我還滿意目前這個階段的成果................